PhotoMatjaz
TextAlëna Oalsyuk
重複性
在跳脫所有概念和意義的前提,
僅僅是見證了無限重複之浪濤、山巒、火焰、微風輕撫草地、
世人生命、以及線條的小確幸罷了……
猶如水墨線條般不斷重複的簡單過程,
可能代表著在追求藝術與生活上自我成長之漫漫長路……
簡單之中或藏有複雜,陽剛之下或伏流著款款柔情。

簡單之中或藏有複雜,陽剛之下或伏流著款款柔情
倘若不曾在中國客居數年,我不會投入到目前的事業。中國帶給我啟發,但我亦花費數年時間自省來辨別這個東方古國對我的確切影響。我在烏克蘭西部一座中型城市長大。那是一座對土地使用空間斤斤計較的城市,因為凡事不是有所限制,便是市面上買不到,如畫布、材料以及工作室等。
在當地博物館與藝術商店(當時並沒有所謂的藝廊)均展示著濃重油畫作品,極其切合融合了歐洲與蘇聯歷史傳承、暖色系建築外牆帶有大量雕塑的舊城美學。我與我的藝術創作受到了當時的環境影響,因此,在當地大學修讀藝術時,我所夢寐以求的唯有暖色系濃重油畫。

Comparison 1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120x120 cm
2014

Comparison 2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120x120 cm
2014
剛到中國的前幾年,家鄉的種種依然影響著我,但隨著在北京市的全新體驗而漸漸淡去。北京是一座在畫布尺寸與首都面積上,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畫布尺寸不拘一格,藝術家工作室的空間可以擺滿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並且仍有進行新實驗的額外空間。融入到北京街頭之中的當代建築顏色、中國水墨以及傳統含義等,提供更多的空間讓想像力盡情馳騁於天馬行空的自由發想。
我在北京與烏克蘭兩座東西方城市間的種種經歷,對照之下更是大相逕庭。過去與嶄新未來的二元性鼓勵我嘗試新的事物,並在自己早期藝術界限之外多方探索。

Movement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89x89 cm
2014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的理念,在佛教與古代東方文化之中也有相同的體現。
這種理念甚至給了我力量去接受全新的宗教,並提供空間與時間 讓我以自己的步調去了解它。我知道我有時間學習,可能透過直 接研究的方式,或者透過生活中所遇見的人們與情況,遲早會了 解更多的佛陀之道。
但這種觀念常讓人們感到困惑,因為當他們 發現我是佛教徒,便會期望我理所當然知道所有的偈語、佛教故 事以及每天誦經,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判斷。知識不一定會伴隨 著信仰,而信仰並非必然伴隨著知識。

Perspective of invisible 2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66x66 cm
2014

Perspective of invisible 1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66x66 cm
2014

Contradiction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110x66 cm
2014
.jpg)
You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89x89 cm
2014
延伸閱讀
〈遊走 黑白之間|阿蓮娜·奧拉繡克〉
〈以墨鑿光,引領你我在繁簡有無之間〉
在當地博物館與藝術商店(當時並沒有所謂的藝廊)均展示著濃重油畫作品,極其切合融合了歐洲與蘇聯歷史傳承、暖色系建築外牆帶有大量雕塑的舊城美學。我與我的藝術創作受到了當時的環境影響,因此,在當地大學修讀藝術時,我所夢寐以求的唯有暖色系濃重油畫。

Comparison 1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120x120 cm
2014

Comparison 2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120x120 cm
2014
剛到中國的前幾年,家鄉的種種依然影響著我,但隨著在北京市的全新體驗而漸漸淡去。北京是一座在畫布尺寸與首都面積上,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畫布尺寸不拘一格,藝術家工作室的空間可以擺滿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並且仍有進行新實驗的額外空間。融入到北京街頭之中的當代建築顏色、中國水墨以及傳統含義等,提供更多的空間讓想像力盡情馳騁於天馬行空的自由發想。
我在北京與烏克蘭兩座東西方城市間的種種經歷,對照之下更是大相逕庭。過去與嶄新未來的二元性鼓勵我嘗試新的事物,並在自己早期藝術界限之外多方探索。

Movement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89x89 cm
2014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的理念,在佛教與古代東方文化之中也有相同的體現。
這種理念甚至給了我力量去接受全新的宗教,並提供空間與時間 讓我以自己的步調去了解它。我知道我有時間學習,可能透過直 接研究的方式,或者透過生活中所遇見的人們與情況,遲早會了 解更多的佛陀之道。
但這種觀念常讓人們感到困惑,因為當他們 發現我是佛教徒,便會期望我理所當然知道所有的偈語、佛教故 事以及每天誦經,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判斷。知識不一定會伴隨 著信仰,而信仰並非必然伴隨著知識。

Perspective of invisible 2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66x66 cm
2014

Perspective of invisible 1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66x66 cm
201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經過多年思考並把意義拼湊其中,我發現困難的部份竟是我的方式是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在色彩、情感、傳統、文化以及民族之間,我相信極端不再起任何作用,舊方式亦然,因為我們是一個可以選擇與結合的社會,透過創造新的事物來增加選擇。我們結合文化、宗教、知識、美學、工作以及興趣等,但我們仍舊需要所謂宗教、信仰以及國家的定義。我不用傳統方式練習每天的冥想,亦不成千上萬次地重複誦經,不過我進行冥想的方式是每天早晨創作數百條線。
走我自己的路並非否認佛陀,反而是找到我的平衡之處、發現適合我的新方式以及作為生活的學生。
若不了解我們最親近之事,也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如何了解世界 及其之外的事物?

Contradiction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110x66 cm
2014
.jpg)
You
中國墨 鋼筆 美術紙
Chinese ink, Nib pen, Paper
89x89 cm
2014
延伸閱讀
〈遊走 黑白之間|阿蓮娜·奧拉繡克〉
〈以墨鑿光,引領你我在繁簡有無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