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ALIEN Art 永添藝術
TextWenchien Wu
2019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小花計畫《查無此人》,為音樂和藝術的跨界合作帶來有趣的碰撞,每一組藝術作品都有音樂人為其創作音樂,戴上耳機就能同步進入藝術家打造的專屬空間中。
經過了兩年,小花計畫以《Re:小花盛開的回音》再度回歸,保留了7組原先精彩的作品之外,再加入了4組全新的跨界合作,包含劉若英 X 陳建騏 X 邵雅曼、瑪莎 X YILE LIN 林以樂 X 羅智信、宇宙人 X 大聲光電和AR裝置,探討音樂與光影的互動。

結合AR 綻放「音花」
藝術家李宸安擅長以數位的方式,創造互動連結,本次特別為小花計畫2022打造的AR裝置「音花」,把現場的音頻轉換成一朵朵綻放的花,以具象化的方式顯現於智慧型手機上,與觀眾互動,只要打開手機,就能「聲」歷其境。
門票就是一張EP
在這個音樂已經逐漸數位化的時代,是否還會有拿起光碟播放歌曲的想法?
小花計畫是一個關於過去、記憶和藝術的展場,在門票的設計上,也將本次新創作的3首歌曲,〈夜晚的光明〉、〈無所事事〉和 〈地板內早餐〉集合成一張EP,壓製成CD後化成門票,獨家贈與給來看展的人們,重新喚起對CD這項載體的回憶。
用光和音樂說故事
回顧過去小花計畫的展品中,由藝術家豪華朗機工、音樂人魏如萱、鳳小岳和人陳建騏所合作的《很難很難》,就是以「光」為出發點,隨著裝置不斷移動在書桌、廚房等地,追憶過去的人事物。

陽光普照的港都
在新增的四組展品中,樂團宇宙人與藝術家大聲光電所製作的作品《光電獸# 34 - 無所事事》,則融入了高雄在地的元素「陽光」,在幽靜的長廊中,無害的光源照射下,躲開艷陽,聽著單曲〈無所事事〉,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閒。
同樣以「光」為主題的,還有藝術家邵雅曼所創作的《有光的地方 II》,她以繪畫和多媒體的創作,營造出一明一暗的空間做對比,搭配上由劉若英演唱、陳建騏作曲的《夜晚的光明》,表達在同一首歌、同一個空間裡面,也會有明亮、有幽暗,如同生命一般。

即日起展自10月25日的「小花計畫 2022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由設計師方序中策展,五月天瑪莎擔任音樂總監,邀請大家走進展場,戴上耳機,沈浸在音樂與藝術的陪伴之中。
小花計畫 2022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
展覽日期:6/25-10/30
展覽地點: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開放時間:10:00~18:00(周一休館)
延伸閱讀
優雅中透出力量:周芳聿的藝想世界
《壺之意志》 王俠軍品飲美學新構成
預定旅日標地 瀨戶內藝術祭2022
安藤忠雄的建築世界 最終站台北開展
門票就是一張EP
在這個音樂已經逐漸數位化的時代,是否還會有拿起光碟播放歌曲的想法?
小花計畫是一個關於過去、記憶和藝術的展場,在門票的設計上,也將本次新創作的3首歌曲,〈夜晚的光明〉、〈無所事事〉和 〈地板內早餐〉集合成一張EP,壓製成CD後化成門票,獨家贈與給來看展的人們,重新喚起對CD這項載體的回憶。

歌曲《地板內早餐》、藝術品《Come into My Drain》
用光和音樂說故事
回顧過去小花計畫的展品中,由藝術家豪華朗機工、音樂人魏如萱、鳳小岳和人陳建騏所合作的《很難很難》,就是以「光」為出發點,隨著裝置不斷移動在書桌、廚房等地,追憶過去的人事物。


《很難很難》
陽光普照的港都
在新增的四組展品中,樂團宇宙人與藝術家大聲光電所製作的作品《光電獸# 34 - 無所事事》,則融入了高雄在地的元素「陽光」,在幽靜的長廊中,無害的光源照射下,躲開艷陽,聽著單曲〈無所事事〉,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閒。

《光電獸# 34 - 無所事事》
有光的夜晚同樣以「光」為主題的,還有藝術家邵雅曼所創作的《有光的地方 II》,她以繪畫和多媒體的創作,營造出一明一暗的空間做對比,搭配上由劉若英演唱、陳建騏作曲的《夜晚的光明》,表達在同一首歌、同一個空間裡面,也會有明亮、有幽暗,如同生命一般。


歌曲《夜晚的光明》、藝術品《有光的地方 II》
即日起展自10月25日的「小花計畫 2022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由設計師方序中策展,五月天瑪莎擔任音樂總監,邀請大家走進展場,戴上耳機,沈浸在音樂與藝術的陪伴之中。
小花計畫 2022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
展覽日期:6/25-10/30
展覽地點: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開放時間:10:00~18:00(周一休館)
延伸閱讀
優雅中透出力量:周芳聿的藝想世界
《壺之意志》 王俠軍品飲美學新構成
預定旅日標地 瀨戶內藝術祭2022
安藤忠雄的建築世界 最終站台北開展